名詞解釋
日月:在古今中外的占星學體系中,日月都被奉為最尊貴的星體,人們都感謝太陽和月亮所賜予我們的恩澤和力量。與此同時,在浩瀚的星空中,也存在著兩 顆暗星——計都與羅睺,俗稱南北交點。這兩點逆天而行,專門侵克日月。于是就有了日月食的發生。在古印度神話中,南北交本為一體,因為在集體活動中,擅自 偷喝了不死甘露,被日月神發現,于是被砍了頭和手,之后便化身成計都和羅睺,找日月神報仇。
計都:也就是南交點,它具有擾亂內心的能力,因此能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我。
七政四余:中國古代占星系統土星:在天王星未被發現以前,天文學家及占星學家一直都以為土星是最外圍的一顆行星。因此在占星學中,土星代表限制及秩序。命盤中的土星代表一個人的最大困難及壓力所在,但同樣的也代表一個人突破瓶頸的最大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