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3日是“世界讀書日”,這個節日的主旨是,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,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,無論貧窮還是富有,無論患病還是健康,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。在這樣一個日子里,與你分享《嘉人》5月刊著名女作家陳丹燕與著名撰稿人沈奇嵐的一篇對談。
沈奇嵐:你的這本《我的旅行哲學》結構非常不一樣,不是去到某個地方,然后看到了什么。而是關于某一種記憶情緒里的各個片段的呈現。
陳丹燕:對,然后你就發現原來這樣排列出來可以出一個完全新的主題。這里面的第一篇文章是1992年寫的。
沈奇嵐:那是22 年前。你會不會有時候覺得那時候怎么寫得那么好的感覺?
陳丹燕:沒有。我就覺得年輕的時候寫得快。那時候隨時坐下來,只要有一張紙,有一支筆就開始寫。我自己對自己的創造力吃驚。現在看這些文章,就覺得,這個地方應該多一點,年輕的時候為什么想不到這一點。然后就知道,如果再退回到年輕的狀態,其實也只能夠做到這些。
沈奇嵐:這可能是看到的那個極限。
陳丹燕:對的,就是你當時的極限。就是你從一條河變成一條江,這個讓人覺得很有成就感,你沒有從一條河變成一條溝。(笑)